|
3、王菊华简历发表时间:2025-02-25 14:55
王菊华简历 王菊华今年95岁。1951年考入四川大学化工系。195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轻工业部造纸工业科学研究所(现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王菊华是中国著名的造纸研究专家,在造纸原料纤维分析、造纸起源相关学术问题研究、古纸分析鉴定和纤维仪研发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持和参与起草了多项造纸方面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公开发表的几十篇论文,主编了两部专著——《中国造纸原料纤维特性及显微图谱》和《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主持研发并不断改进了造纸纤维分析测量仪,该设备在造纸、文博等领域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56年始参与轻工业部12年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课题“中国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纤维形态的研究”;1964年前后,参与完成了“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红麻化学机械法制浆及配抄新闻纸的研究”中的课题“淮南地区造纸用红麻品种筛选的研究”,并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红麻木质部化学机械浆纤维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研究”的论文。1984年,成为研究生导师。1985到1990年,顺利完成轻工部的重点项目“造纸原料超微结构及制浆机理的研究”,对芦苇、竹子等非木材造纸原料的超微结构、制浆、打浆机理及其成纸特性作了详细研究,对评价和改进造纸工艺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根据。 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作为主要编写人之一编纂的《中国造纸原料纤维图谱》于1965年出版,填补了中国造纸原料纤维形态工具书的空白。1999年,主编出版了《中国造纸原料纤维特性及显微图谱》,该书迅速被作为造纸及相关行业的工具书广泛使用。 王菊华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不少奖项:1983年,《造纸部分原料品种纤维形态及其超微结构的研究》成果获轻工业部技术进步二等奖;1986 年《纸与纸板纤维组成测定方法》获轻工业部造纸工业科技进步四等奖;1995年1月,《速生丰产树种制纸浆》获中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一等奖;1990年和1997年,论文《西德扑克牌剖析研究》《进口商品浆的纤维形态与使用》均被中国造纸学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 参与了刑事案件中的纤维分析与鉴定,为公安战线培养了纸张纤维分析人才。 自20世纪以来,考古发掘的西汉墓、烽燧等相继出现了若干纸状残片和类纸物,一些学者称其为西汉纸,并认定其为造纸术非蔡伦发明的证据。王菊华对上述多种“西汉纸”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分析,并研究了相关历史文献和前人著作,发表了多篇论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在此基础上坚持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人。 在研究造纸原料纤维形态的过程中,自主研发出了适合中国造纸用纤维原料研究的纤维分析测量仪器——XWY造纸纤维测量仪,目前已推出了8种型号,对中国造纸、文博领域的纤维分析和测量产生了重要影响,打破了曾经高价购买外国设备的局面。研发的XWY-II型造纸纤维测量仪,1991年3月,通过了轻工业部鉴定,1993年12月,获得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年,又研发了XWY-VIII 型纤维测量仪,较之前XWY 系列产品拥有更高的配置,同时通过开发新软件,实现更高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分析水平及更好的图像观测能力,在纤维分散较理想的情况下,能在1秒内自动完成视野中全部纤维的长度测量,该产品获得了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2022年12月,软件中的图库获得国家版权局作品登记证书。 1985年,参加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纸浆和造纸工业技术协会(Austra⁃lianand New Zealand Pulp and Paper Technical As⁃sociation, APPITA)年会,提交了题为《竹子、龙须草等七种非木材造纸原料纤维形态和超微结构的研究》的论文,并在会上介绍了中国在非木纤维原料上的研究成果。1990年8月,参与了国际纸史协会(InternationalPaper Historians,IPH)在比利时召开的第20届国际纸史年会,发表论文《造纸术发明家——蔡伦》,向国外学者解释了为何中国考古新发现不能否定蔡伦发明造纸术的历史功绩。2007年10月,受韩国纸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的邀请,作为特邀嘉宾到韩国首尔出席了第二届国际纸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讨会并作了2个报告:关于中国西汉纸问题的研究、古纸纤维的分析与鉴别。2009年,在首届中日韩造纸史学术研讨会上,报告了《关于中国“西汉纸”问题的研究》。在2019纸史和手工纸研讨会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上,对甘肃天水放马滩“纸地图”的现场实物考证结果做了较为深入的介绍。 2007年8月,王菊华被文化部聘任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2008年,应中国国家图书馆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培训中心的邀请,为相关学习班讲课。2010年6月,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纸张纤维分析鉴定研讨培训活动中就中国古代造纸技术史、书画用纸形貌及纸张纤维鉴定、书画用纸原料及生产工艺、分析甄别等进行了研讨并作技术培训。2016—2017年,王菊华4次为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主办,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中国手工纸传承人群研修班讲授《纸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纤维成分分析》。 王菊华个人的成就与造纸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多年来,她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造纸行业和纸史研究的发展历程。从造纸原料特性的研究到纤维仪的研发,王菊华承担或参与了多项造纸相关的重要课题,为中国造纸行业的研究领域填补了若干空白;主持了多项国家、轻工行业标准制定,为行业发展的标准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同时,王菊华在造纸起源、古纸分析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王菊华从事造纸专业工作70年来始终如一地专注于学术研究,为人师表、提携后辈,为国家培养了优秀的人才。王菊华从来不吝分享自己在造纸领域的工作成果和经验,积极参加造纸行业相关学术会议和社会活动,促进了行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也向社会普及了学科知识。一贯的工作热忱、严谨治学态度、矢志不渝的情怀,是王菊华工作、研究、生活的关键词。 王菊华于今年94岁时荣获了造纸行业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造纸学会蔡伦最高科技奖”。该奖项是对她在造纸科研领域默默耕耘70年的肯定。她60岁退休后返聘,70岁正式离开原单位后创办了自己的实验室,81岁在北京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北京伦华科技有限公司,继续研发了XWY-7和XWY-VIII纤维图像分析仪并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和软件著作权证书,92岁获得软件中图库的国家版权局作品登记证书,今年94岁了,仍然忙碌在工作岗位上,没有停止分析样品、培养人才、完善设备和升级软件。作为一名造纸领域的专家,这种坚守精神值得行业后辈们尊重与学习。
2025年2月 |